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2025年1-7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6103.5万吨,同比增加4.6%,进口金额271.4亿美元,同比下降9.4%。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一些变化和趋势,对相关产业和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。以下围绕该数据展开分析探讨。
供应国结构调整:长期以来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,美国曾是主要供应国之一。但受贸易等因素影响,供应格局发生了变化。202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同比暴跌,而巴西大豆进口量则大幅增长,巴西2024年已占据中国大豆进口71.1%的份额。同时,中国与阿根廷推动大豆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,俄罗斯大豆进口量同比激增,形成了“南美主导+本土提升+俄蒙补充”的新供应格局。

价格因素影响:不同供应国的大豆价格差异,影响着中国进口商的选择。如中美贸易摩擦中加征关税,导致美国大豆到岸价上升,较巴西大豆每吨高出不少,使得中国企业更多地转向价格更具优势的巴西采购。
国内需求因素:国内养殖行业政策以及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等,使得饲料需求疲软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豆进口量。不过从长远看,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依然存在,短期内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需求。
压榨行业:大豆进口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压榨企业。进口大豆数量和价格的波动,会影响压榨企业的成本和利润。当进口量减少、成本上升时,部分企业会转向国产大豆压榨,黑龙江等地国产大豆与进口价差的缩窄,也刺激了这种替代需求。
养殖行业:作为饲料原料,大豆进口量及价格变化会传导至养殖行业。大豆供应和价格的不稳定,可能增加养殖成本,影响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计划。
食用油行业: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原料,进口量和价格的波动会使食用油的生产成本上升,进而导致市场上食用油的价格也随之波动。
尽管2025年1-7月中国大豆进口量有一定的增长,但未来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。一方面,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、各国的农业政策调整等,都会影响大豆的进口来源和数量。另一方面,国内“大豆振兴计划”的持续推进,国产大豆产量不断提高,将逐步提升自给率,可能会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。
外贸宝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有力支持。凭借其涵盖全球60亿+海关数据、6.2亿+全球企业数据,能让从事大豆贸易等相关企业轻松了解全球大豆进出口商的动态。通过海关数据查询与追踪,可自由选择字段,追踪全球230多个国家的大豆外贸活动,快速掌握各国大豆出口量、价格等变化。

其海关数据和贸易数据自主智能透视功能,能多字段自由组合进行大数据透视,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表,帮助企业深度挖掘大豆贸易数据,分析市场趋势,为企业的采购、销售等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,助力企业在大豆贸易市场中把握机遇,应对挑战。
 
         在线咨询
                在线咨询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